首页 > 资讯中心 > 正文

时代骄傲,TCL演绎中国制造的全球化进击之路

  发布时间:2018/3/5 10:31:17

  (原发媒体:公众号-吴晓波频道)

  谈到制造业强国,举世公认德国与日本,可即便是这两个国家,也都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:德国制造被英国按在地上嘲笑,日本制造给美国当小弟……

  强者并非生而强大,而是在岁月打磨中,长成了强者的样子。

  这句话,也适用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制造。

  一、德国制造(1880s-)

  1887年,英国议会通过商标法案,规定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市场的德国产品,必须标注“德国制造”,以此与品质优良的英国制造区分。

  你很难想象,如今举世闻名的德国制造,也曾是低端、劣质的代名词。

  一年之前的1886年,博世刚刚诞生,而奔驰刚刚造出第一款汽车。德意志统一不到20年,正在全力实现工业强国梦,但世界并不看好。

  不过英国人的这项法案来晚了,德国企业家已然意识到,质次价廉不是长久之计,必须以质取胜。

  法案通过的同一年,维尔纳·冯·西门子捐建了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,这座研究所既走出了爱因斯坦、普朗克等科学大牛,也为德国造就了一批专业工程师。产学研合作的路子,就是从这里起步。

  除了技术,还有管理。一批德国企业家顶着“工业间谍”的骂名,前赴后继地去英国偷师,学习其工厂管理方法,这才有了后来德国优秀的产业工人群体。

  结果呢?法案公布后的十年里,德国产品在英国的销量反而激增。1896年,英国前首相罗斯伯里伯爵痛心疾首地说到:“我们超过德国了吗?刚好相反,我们落后了。”

  一个笑料,从此变成了骄傲。2004年,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曾建议欧盟成员国产品统一使用“欧盟制造”标志,却被德国企业家拒绝,他们坚持使用“德国制造”标志。

  二、日本制造(1950s-)

  1989年,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与人合著了一本书--《日本可以说不》,这本书可谓中国“说不”系列书籍的始祖。

  书中,盛田昭夫写道:美国不再以制造为荣,他们只热衷于将资本移来移去并从中获利。其实美国并不缺技术,但是他们缺少将技术用于商业化的创造力。我相信这是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,同时这也是日本最大的优势。

  时光倒流三十年,日本企业家可没有说这话的底气。

  二战战败后,日本潜心恢复经济,政府于1955年专门成立生产力委员会,大量输送日本企业家赴美考察学习。结果,到访美国的松下幸之助、盛田昭夫等人发现,同一种产品,日货的竞争力大不如人。

  知耻而后勇,日企开始了他们的逆袭之路。

  盛田昭夫在索尼强调以新制胜,从录音机、收音机到随身听、电视机,一步步攻占全球市场。

  大野耐一在丰田推广精益生产方式,通过合理规划时间、人力、材料,对产品品质实施彻底管理。

  松下幸之助在松下首创终身雇佣制、年功序列制、场内工会制等日式管理制度,将“以人为中心”的管理哲学发扬光大。

  如此数十年,师徒关系易位,乔布斯将盛田昭夫视为偶像,而日企模式也成了众多美国商学院的必修课程。时至今日,即便部分日本制造企业曝出丑闻,他们也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。

  三、中国制造(1980s-)

  与德国和日本相同,中国制造也曾被人不屑一顾,甚至连我们自己说起来都心虚。

  1990年,李东生第一次去拉斯维加斯参与CES大展,当时的TCL还只能加入香港贸发局的展团,分得角落里3×3米的展位。一圈转下来,李东生的内心既激动,又深感差距。什么时候中国品牌能够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呢?32岁的他发下宏愿。

  六年后,李东生正式出任TCL董事长,带领TCL开启全球化的步伐,而且目标不是亚非拉,而是欧美市场。

  首次重要尝试,是通过收购实现技术跨越。2004年,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,要知道,中国企业大举并购其实在近五年才风起云涌,当时TCL之举,无论是规模还是开创性上,都是前所未有。

  然而技术变革席卷而至,彩电行业迅速从显像管时代进入液晶平板时代,汤姆逊的传统技术优势荡然无存,手机业务也因并购之后合作不顺而不尽人意,一时之间,TCL遭遇了20年来首次亏损。

  国际化之路,还要不要走?

  争议声中,李东生发表反思文章《鹰的重生》,开启变革应对危机,并在文末说到: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,国际化是必由之路。

  他没往下说的是,这是TCL的必由之路,更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,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品牌或许能混个饱腹,却永远无法引领中国制造创造时代。

  随后,壮士断腕,收缩业务规模,同时增加研发投入,以期再战全球。如今,TCL在世界范围内拥有26个研发中心、10多个联合实验室和700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,就是来自这股不服输的心气。

  2009年,TCL出资建立华星光电,踏入超级烧钱、设备折旧超快的液晶面板市场。这是一项投资额远超国际化并购的抉择,李东生为此思考了半年多,最后认定:如果不在面板、芯片领域进行产业链布局,TCL很难在全球市场和三星这样的企业一较高下。

  你可以赞成他,也可以反对他,但是听完这理由,你很难再去嘲笑他。如果你了解中国缺芯少屏、相关产业仰人鼻息的往事,就会明白,此举不仅是为了TCL而为,也是为了中国的制造业强国梦而为。

  这一次,李东生判断对了。

  2017年前三季度,华星营收217.7亿元,净利润37.2亿元,全球市场占有率15%,名列中国六大电视整机厂面板采购量第一。2016年中国电视面板自给率超80%,2017年预计超85%,华星功不可没。

  不止是独立自主的,更是创新智能的。2016年,华星被工信部确定为面板制造企业中唯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,如今有多项指标已经提前达成“中国制造2025纲要”设定的国家指标。工业4.0时代,不仅要造就智能产品,更要建立智能工厂。

  与此同时,TCL也实现了凤凰涅槃,整体收入连续三年超千亿元--近一半营收来自海外,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。截至2016年,TCL液晶电视销量全球第3,液晶面板销量全球第5,手机销量全球第8,仰不愧于中国制造的大时代,俯不负于大国品牌之名。

  再赴CES大展,恍如隔世。2017年展会上,TCL量子点电视荣获“年度全球显示技术创新大奖”,李东生说:每一年的心境都不一样,现在越来越自信,真的感受到中国制造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。

  近日,CCTV大国品牌纪录片《时代》在央视一套播出,该片讲述了李东生的创业之路、TCL的成长之路、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强国之路,这一番风雨苍黄,值得你我追忆,未来的大国品牌时代,更值得期待。

(TCL大国品牌纪录片《时代》篇视频链接请点击:https://v.qq.com/x/page/x0560b6pho5.html)

  片中,李东生说道:以往的仰望跟随者,变成了全球技术创新的引领者。这正是一百年前的德国、五十年前的日本,近十多年来的中国身上发生的故事。被人嘲笑的日子谁都有过,但当你由弱到强,世界也是有目共睹。

  如今的中国制造,不是已经赶超日韩,与德国同台竞技了么?德国与日本的往事,你我仅有耳闻,但属于中国、中国制造、中国企业的时代,你我俱是见证。

  改革开放满四十年,中国实现大国崛起,时代成就了TCL和李东生们,这些民族企业与企业家也造就了时代。

【免责声明】:

1、本网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,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、违规转载的内容或者使用版权图片,请联系编辑QQ:3210147305,本站将立刻删除内容。